前言 应用预拌混凝土的工程,当需方向供方反映现场成型的试件抗压强度或非破损、半破损检测强度不合格时,供方如何说明或证明所供应的混凝土是合格的,是一件很麻烦的事。 实际上这是一个存在“真”和“假”的问题。 无论真不合格还是假不合格,对于供方来说,都是一件急需处理而又棘手的问题,棘手主要源于弱势地位。 真不合格自会经权威专家论证,并作出处理; 但“假”不合格的原因也很多,如果处理方法不当,供方就会承受不白之冤。 按《预拌混凝土》GB/T14902-2012标准规定,预拌混凝土强度的验收是以标准养护试件为依据。 因此,本文中所述的“真不合格”系搅拌站原因造成的,如原材料、配合比及生产等环节控制不严...
应用预拌混凝土的工程,当需方向供方反映现场成型的试件抗压强度或非破损、半破损检测强度不合格时,供方如何说明或证明所供应的混凝土是合格的,是一件很麻烦的事。实际上这是一个存在“真”和“假”的问题。
混凝土原材料中的哪些因素对外加剂适应性的影响较大呢?经过这些年的试验总结,主要归纳为以下因素: 1 水泥 ( 1 )水泥中的铝酸三钙含量较高的话,会使混凝土拌合物的经时坍损过大。应与水泥厂家协商,使其铝酸三钙含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。 ( 2 )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过大时(大于 145g 水),就需要外加剂提高减水率才能满足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要求。 ( 3 )水泥的出厂温度过高时(大于 70 ℃ ),就会造成混凝土拌合物坍损过大,凝结较快。在暑期,应要求水泥厂家把水泥的出厂温度控制在 70 ℃ 以下。 2 粉煤灰 ( 1 )粉煤灰的细度越细,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越好;反之,细度越粗,拌合物的流动...